时间:2023-10-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杨晓葵教授团队在JCR Q1区期刊《Aging and Disease》上发表题为“Aberrantly High FBXO31 Impairs Oocyte Quality in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发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颗粒细胞中存在FBXO31的异常表达,并通过p53/ROS途径累积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而小鼠卵巢中高水平的FBXO31能够损伤小鼠卵巢功能,同时造成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最终,该研究提示FBXO31在POI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为临床中POI患者的诊断与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近年来POI发生率逐年攀升,其导致的不孕、月经紊乱等多种问题严重损害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虽然激素替代疗法可改善POI患者低雌激素症状及影响健康的一些风险,现有的医学治疗对POI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帮助有限,其所致女性生殖障碍已成为辅助生殖治疗的瓶颈问题。POI的常见病因包括由遗传因素、医源性因素、免疫因素等导致的卵巢储备耗竭或卵泡功能障碍。但目前为止,半数以上的POI患者病因仍不明确。为加深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杨晓葵教授团队结合前期对卵巢衰老的研究基础,对临床样本收集检测,证实FBXO31在POI患者的颗粒细胞中明显升高;而在体外实验深入探索发现,FBXO31通过p53/ROS途径诱使颗粒细胞活性氧水平提升,细胞凋亡增加;更在进一步的小鼠体内实验中证实,卵巢异常的FBXO31升高使小鼠卵巢功能减退,尤其是卵母细胞质量的下降。该研究为POI发病机制探索与临床诊疗提供新视角。
杨晓葵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卵巢疾病和不孕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已在卵巢衰老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发现多种潜在致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手段,以期为卵巢衰老的早期预警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71133,82271660),辉凌生殖医学研究所战略合作研究项目(FIRMC180301),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专业项目“扬帆计划”(ZYLX20183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A0110900,2022YFA1104100),北京市医管中心“登峰”人才计划(DFL20191401),中国国家重点战略研究项目项目资助(XDA160214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博士研究生赵飞燕(已毕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闫龙,北京妇产医院博士研究生赵雪含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杨晓葵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红梅研究员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杨晓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临床和研究方向:生殖内分泌和辅助生殖技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4项、北京市医管中心重点专业项目“扬帆计划”1项,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登峰”人才计划。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第一作者赵飞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博士毕业生,参与多项国家级、局级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卵巢衰老性疾病发病机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
第一作者赵雪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等多项课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卵巢衰老性疾病发病机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