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岁末年初,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全国各大城市2023年GDP数据陆续出炉。随着常州、烟台先后以GDP10116.4亿元和10162.4亿元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我国万亿城市扩容至26座。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除了现有的9个5000亿量级区,又有深圳宝安区、深圳龙岗区以及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携手进入“5000亿+俱乐部”。截止目前,全国进入GDP“5000亿”的经济强区增至12个。
新晋级的“5000亿”城区,有哪些“制胜之道”和“独门秘笈”?5000亿之城的“进位战”,背后意味着什么?
2022年全国各区县GDP超过5000亿量级排名,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北京朝阳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西城区、深圳福田区、苏州昆山市等9家。
进入2023年,“5000亿+”区县新增3家,分别是深圳宝安区、深圳龙岗区以及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
2023年宝安区GDP为5202.01亿元,同比增长8.5%。该增速超过2023年7%的预期增长目标,也高于深圳全市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0.8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9.35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01.79亿元,同比增长10.3%。宝安经济总量超越龙岗区,位居全市第三。
深圳另一晋级的经济强区龙岗区,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43.03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2%,在全市各区中总量第三,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9.5%,总量第一。
2月3日,备受关注的青岛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发布2023年经济数据。2023年全年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5003.3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关口,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高于青岛市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回顾我国千亿之城的发展,当前,全国“千亿城区”已经扩容超过149个,初步形成“万亿+五千亿+千亿”的经济强区格局,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在万亿城区之中,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一骑绝尘”。这与北京、上海在中国政治经济版图的重要性息息相关。此外,深圳南山区、北京朝阳区在8000亿-9000亿元量级;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西城区则在6000亿-7000亿元量级。
竞争最为激烈的是“5000亿+”量级,各地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在这个阵营中,包括了深圳福田区、苏州昆山市、深圳宝安区、深圳龙岗区以及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
纵观此次新晋级3个经济强区,主要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迅猛,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实力。
其中,宝安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链主企业、百强、300强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6.1%、5.9%。链主企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表现突出。
龙岗区同样是深圳老牌的制造强区。2023年,龙岗区工业增长创近四年最好成绩,批发业、金融业、进出口等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为59.5%,总量在深圳市各区中位居首位。
作为目前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青岛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在青岛全市经济增长扮演愈发关键的角色。从GDP贡献度看,2023年,黄岛区(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31.75%。
从各项指标看,黄岛区(西海岸新区)各方面都保持了比较均衡的增长。尤其是工业指标,西海岸新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比全市高出0.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3.9%。
在三个新晋级5000亿的区县中,深圳占据两席。至此,深圳总计有4区GDP均超5000亿元,一举超越北京,成为我国首个同时拥有4个GDP超过5000亿元行政区的城市。
经济强区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起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各个城市都在努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实现新跨越。
不仅在数量上深圳获得新突破,尤为亮眼的是两个新晋城区的GDP增速位居第一、第二的位置。从“5000亿+”城区GDP增速看,最高的是深圳宝安区,增速达到8.5%;龙岗区紧随其后,增速为6.3%。
横向比较,宝安GDP连续三年抢位发展。2021年全区GDP年增长11.3%,2022年增长3.5%,2023年GDP增速8.7%。GDP总量也由2020年3847亿元,到2023年突破5202.01亿元,三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大关。
同样是制造大区,深圳宝安区经济增长为何最为快速?纵观“5000亿+”城区共同特点,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列。宝安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作为深圳工业大区,宝安工业体系齐全、品种多、规模大,拥有2000多个产业园区、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5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皆位列全市各区第一。早在2021年,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为总抓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瞄准先进制造不断提档增速,制造大区宝安开启全新“加速跑”。
科技创新领域。国高企业超7200家、连续七年居全国县区第一;大力推进宝安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9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11家、均为全市最多。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增加值全市第一的集群从6个增至8个。
人才引进方面。宝安是深圳人口大区,2023年,全区实有人口一年增加42万,总量达537.32万。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引进各类人才2.3万人,新增创新创业团队50个,一批高素质人才向宝安聚集。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深中通道、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亚太卫星总部基地、融创冰雪文旅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宝安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一直居深圳全市首位。宝安202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2022年完成1708亿元高基数的情况下,全年完成1870亿元、增长9.5%,总量保持全市第一、约占全市1/5。
今天的有效投资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显然,宝安已成为全市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成为深圳新的战略支撑极。站在“5000亿+”的宝安,又将引来新一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