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孔从洲在西安杨虎城部当炮兵团长时,娶了一位比他小很多的女人。结婚以后,夫妻俩共生育了8个孩子。但由于战乱等不稳定因素,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孔从洲的父母是封建大家长,新媳妇钱俭嫁过去以后,受了不少委屈。但年轻、善良的她,不敢与长辈对着干,只好自己默默承受。
她这种善良、老实的性格,不知是遗传给了孔令华,还是孔令华耳濡目染学到的。在妹妹孔淑静的记忆中,哥哥很像妈妈,性格十分善良。
在孔令华的记忆里,母亲钱俭一到家,就埋头干活,下地收庄稼,伺候老人。由于她任劳任怨的行为,时间长了,感动了孔家长辈。这样,她才过得没以前那么受气些。
西安事变发生以后,钱俭带着一儿一女到前方与孔从洲相聚。见面后,钱俭闭口不谈在家受的委屈。那时,作为军官太太,钱俭主动做了有益抗日的宣传工作。这个举动,让孔从洲感到惊讶。他心想,原来自己那文静内敛的夫人,还会这些。
实际上,早在北伐时期,钱俭就跟着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葆贞一起,参与过“学文化”、“给北伐军伤病员募捐”、“宣传革命”等活动。所以,钱俭对宣传工作是熟悉的。
为了不使3个人在一起目标太过明显,钱俭便找到一位信得过的老乡,把孔令华送去给一户地主家做工。后来,孔令华回忆说:“在地主家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不光有干不完的活,稍微闲下来一会儿还要帮他们带小孩。吃不饱,穿不暖。”
后来,随着全国形势变得越发严峻,钱俭打听到,只有去了解放区,才能保证安全。于是,钱俭再次带上两个小孩,在革命战士,有志人士等的帮助下,踏上了艰难的、漫长的寻夫之路。路上,三人经历了许多的苦难,还好最后平安地到达了解放区。
孔从洲对孩子们的学问是很重视的。他旋即派人告诉钱俭,送两个孩子去已经解放的石门市(现在的石家庄)读书。一下子送走两个孩子,钱俭实在是割舍不下,于是,她就把女儿留在了身边。这样,孔令华只身到了“荣臻学校”读书。
“荣臻学校”,后来改名为“八一学校”,校址迁到了北京。这所学校的学生比较特殊,家长大多是军队干部。在这所学校里,孔令华认识了未来的妻子李敏。
送走儿子读书,钱俭与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俩于1948年才辗转见到了孔从洲。后来,一家人随军南下,进军大西南。当部队到达西川铜梁后,组织批准钱俭到炮兵速成中学学习。
钱俭虽说以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想到,正儿八经学习起来却非常认真。她学的各门课程都是“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炮司行政办公室工作。那时,毕业定级的名额有限,钱俭虽是榜上有名的,但被孔从洲知晓后,劝说钱俭把名额让出来给另一名同志。
孔从洲对儿子孔令华的评价很高,说孩子懂事,朴实善良。这背后当然离不开钱俭的悉心教导。钱俭见了许久未见的儿子后,心情格外激动。她提议一家人去照一张全家照。就这样,一家团聚的美好时光就被定格在那一刻。
父母、妹妹离开北京后,孔令华继续在北京求学。他中学考入了“北师大附中二部”,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据孔令华的档案材料记载,他在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
孔令华与李敏的交往,上了高中后,被李敏在学校的监护人王鹤滨医生知晓,并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女儿恋爱了,决定好好把把关。毛主席问李敏:“小孔的父亲是谁?”
于是,李敏去找孔令华,这一问才知道,原来孔令华的父亲是孔从洲将军。当李敏把“孔从洲”的名字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笑着说:“我认识他。我同意你们交往。”
那天,孔令华带着李敏去了孔家。钱俭正在院子里晾晒衣服。听到动静后,钱俭一抬眼,一个长相清秀,宛如年轻时期的贺子珍的女子,手提礼物出现在了面前。钱俭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招呼李敏进了屋。
1959年,孔令华和李敏举行了婚礼。这场婚礼简朴却隆重,由毛主席亲自主持。婚后,病愈的钱俭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中南海看望这对新人。见到小两口过得幸福,钱俭心里是高兴的。
孔令华结婚以后,继续在航空学院上学。他每年都是三好学生,不但学习好,社会工作积极,而且刻苦锻炼身体。孔令华总是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当时,孔令华的良好品行,获得了师生们一致认可。
1971年3月,孔令华来到了38军。他先是在38军麾下113师的宣传科工作,之后又在338团工作。孔令华在38军的10年来,与领导和同志们相处得特别融洽。他虽然是毛主席的女婿,孔从洲将军的儿子,但是,为人本分的他从不搞特殊化。
4年后,孔令华一下子没了工作。他接到的命令是,不能转业。由于孔令华时年49岁,也不符合退休年龄。那时候,孔家人都挺着急的,孔令华的妹妹建议哥哥去找找有关的领导。孔令华摇摇头,再三讲道:“好妹妹。只要能给人民干点事,有饭吃就不要求别人。”
此时,航空部的领导们听说了孔令华的境遇后,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这样,孔令华就被借调到了航空部。
时间长了,孔令华一直处在借调的状态,终究也不是个事儿。所以,老父亲孔从洲决定为他找个出路。经过一家人的分析、讨论,孔从洲知晓儿子是喜欢搞学术、讲课的,就打算让他去当一名政治学院的教员。
孔令华考虑到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了,他也想着下海干一番事业。等赚到了钱以后,用这些钱再去做宣扬毛泽东思想的事情。他的这个想法与妻子李敏说了以后,李敏对丈夫的想法是很支持的。
就比如说,与孔令华一起工作的人,离开公司单干以后,当了大老板,非常阔气,可孔令华却依然保持清贫。对此,他这样说:“在我们公司走出去后,能自己干好,也是公司培养的结果嘛!”但是,孔令华这样的想法,在其他人看来,那就是太过善良了。
孔令华曾经在深圳街头,遇见了两个从北京流浪过来的年轻人。孔令华善心大发,直接把这两人安排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
其中一个,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获取了孔令华的信任,拿着公司的印章,取出了几百万的巨款,然后带着老婆跑了。
另一个被任命为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在一次大项目建设中,这个人受了合作方的贿赂,联合合作方一起对付孔令华。无奈之下,孔令华只好收集证据,与之对抗。不幸的是,在这奔波的过程中,孔令华遇难了。
由于李敏从1977年到1996年一直闲居在家,所以,家里开销都落在了孔令华一个人身上。孔令华工作在外地很忙,顾不上父母亲。孔从洲和钱俭都由女儿孔淑静来照顾,他们也都能理解孔令华的处境。
1996年7月1日,中央军委批示,李敏享受副军级待遇。这个好消息,令孔令华、钱俭感到高兴。往后的日子里,孔令华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参加毛主席的纪念活动上。
1999年的一天,李敏的一位战友老叶,联系上了孔令华,让他去一趟广州,商谈毛主席在广州文物图片展览活动的事情,结果在商谈结束后返程时,孔令华所乘坐的汽车翻车了。
在孔令华走后的日子里,钱俭经常问女儿:“你哥哥怎么总也不回家?再忙也该来个电话呀,他可不是这么粗心的孩子呀!”
孔淑静为了母亲的健康,她平生第一次跟母亲说了假话。她说哥哥去国外考察了,北美洲和中国时间相反,无法打电话。
钱俭听后,好像明白了什么。作为一位母亲,她是足够了解自己儿子的。或许是她也不愿意道破?想着心存一丝念想。
在孔令华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的亲属毛岸青、邵华、刘松林、李讷、毛远新、毛远志的丈夫曹全夫、女儿曹立亚。贺子珍的亲属贺海峰、贺小平都送花圈,并参加了悼念活动。
对于孔令华的突然离去,与他接触过的人们都感到十分惋惜。李敏更是悲伤欲绝,她曾在一本书中,亲笔题词“深切怀念亲人孔令华”字迹,以此,来表达对孔令华的哀思和思念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