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系外行星大气中发现生命特征分子

时间:2025-04-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更多简介 +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为方便科研人员全面快捷了解院级科技专项信息并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操作,特搭建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了解科技专项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据1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研究,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检测到地球上只能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气体的化学特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太阳系外存在生物活动的“最有力证据”。但该团队与其他天文学家都表示,需要更多观测来证实。

  JWST在位于宜居带、绕其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层中检测到了二甲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化学特征。在地球上,DMS和DMDS只能由生命体产生,主要是微生物,如海洋浮游植物。不过,科学家尚不清楚K2-18b大气层中的这些分子是从哪里来的。

  K2-18b位于狮子座,质量是地球的8.6倍,体积是地球的2.6倍,距离地球124光年,轨道位于其恒星(一颗体积不到太阳一半的低温红矮星)的宜居带内。2019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其大气中发现了水蒸气。

  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尼库·马杜苏丹领导的团队在2023年的观测显示,所谓的水蒸气实际上是甲烷,但他们也发现了极微弱的DMS的踪迹。许多天文学家认为,需要更强有力的证据才能确定这种分子的存在。

  此次,马杜苏丹团队使用了JWST的中红外相机来观测K2-18b。当K2-18b在红矮星前方经过时,DMS和DMDS吸收的波长突然下降。团队表示,这是一条独立的证据线,“信号清晰而强烈”。这些结果与“海神星”行星的预测一致。“海神星”是天文学家提出的一类特定行星,被深海和氢气大气层包裹,深海是孕育生命的理想环境。

  新观测结果达到了统计显着性的三西格玛(3∑)水平,不足以说服科学界。要达到科学发现公认的分类标准,观测结果必须跨越五西格玛(5∑)阈值。

  但即使取得了5∑的结果,依然不足以作为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因为科学家仍要解释这个气体的来源问题。爱丁堡大学教授、苏格兰皇家天文学家海曼斯表示,宇宙中会发生许多奇怪的现象,人们不知道这颗行星上还有什么地质活动可能产生这些分子。

  据1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的研究,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层中,检测到地球上只能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气体的化学特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太阳系外存在生物活动的“最有力证据”。但该团队与其他天文学家都表示,需要更多观测来证实。JWST在位于宜居带、绕其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层中检测到了二甲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醚(DMDS)的化学特征。在地球上,DMS和DMDS只能由生命体产生,主要是微生物,如海洋浮游植物。不过,科学家尚不清楚K2-18b大气层中的这些分子是从哪里来的。K2-18b位于狮子座,质量是地球的8.6倍,体积是地球的2.6倍,距离地球124光年,轨道位于其恒星(一颗体积不到太阳一半的低温红矮星)的宜居带内。2019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在其大气中发现了水蒸气。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尼库·马杜苏丹领导的团队在2023年的观测显示,所谓的水蒸气实际上是甲烷,但他们也发现了极微弱的DMS的踪迹。许多天文学家认为,需要更强有力的证据才能确定这种分子的存在。此次,马杜苏丹团队使用了JWST的中红外相机来观测K2-18b。当K2-18b在红矮星前方经过时,DMS和DMDS吸收的波长突然下降。团队表示,这是一条独立的证据线,“信号清晰而强烈”。这些结果与“海神星”行星的预测一致。“海神星”是天文学家提出的一类特定行星,被深海和氢气大气层包裹,深海是孕育生命的理想环境。新观测结果达到了统计显着性的三西格玛(3∑)水平,不足以说服科学界。要达到科学发现公认的分类标准,观测结果必须跨越五西格玛(5∑)阈值。但即使取得了5∑的结果,依然不足以作为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因为科学家仍要解释这个气体的来源问题。爱丁堡大学教授、苏格兰皇家天文学家海曼斯表示,宇宙中会发生许多奇怪的现象,人们不知道这颗行星上还有什么地质活动可能产生这些分子。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