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蒙城县林下“小空间”培育生态富民“大產业”

时间:2025-06-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年来,蒙城县积极发展林农復合经营模式,形成了林药、林菌、林禽、林旅等產业发展模式,把林业资源转化為经济发展优势,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在白杨国有林场,这几年,流转林下土地发展白芍、食用菌、花生等特色种养產业的面积越来越大,已达800多亩。通过发展林下產业,林场每年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就业,累计為村民增收200多万元。

  白杨国有林场场长赵明坤介绍道,林农復合经营模式降低了树林的养护成本,林地通过疏鬆土壤、浇水、施肥,改变土壤结构,使树木生长更旺盛。发展林下经济既给周边群眾带来收入,又能使我们树木长势更好。

  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蒙城县先后在王集、双涧等乡镇建设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5个。

  双涧镇王湾村林下种植基地负责人万娟表示,在採菇期间,基地用工达到200人,1个工人日薪60至70元。

  王湾村党委书记杨利算了一笔账,林下经济成為他们富民兴村的新產业,变林地為宝地。仅此一项,基地可增收100多万元,同时带动季节性务工100多人,也為村集体带来5万元的收入。林下经济让林下生金,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蒙城县森林覆盖面积39.6万亩,现有林下经济实体21个,发展林下经济面积4.2万亩,其中林下种植类3.9万亩,带动用工约2000人。与此同时,蒙城县延伸產业链条,推动林產品深加工,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培育了生态富民“大產业”。

  蒙城县林业管理服务中心林政股股长、林业高级工程师国敏介绍道,通过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引领和政策的支持,加上技术的指导,全县林菌、林药、林禽等可实现產值4亿多元。节约集约了用地,而且提高了林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林下產品。(张治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