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左宗棠收复西北的15个冷知识:兵力121个营87万人重历不重学

时间:2023-10-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当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中国时,咸丰帝将主要兵力调至南方,由于时间持续13年,导致西北兵力空虚,只在陕甘布防很少兵力。2,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趁虚进入新疆,吞并了新疆多方势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而沙俄趁机占领了伊犁。

  这种局面重复了清朝在17世纪晚期和18世纪曾经面临的地缘政治危机。3,1870年代早期几乎同时发生的新疆和台湾事件,在疆吏中引发了“塞防”与“海防”两种战略孰为优先的争论。双方的支持者各自给出自己的理由。陕甘总督左宗棠身兼负责西北军务的钦差大臣一职,他虽未贬低海防的重要性,但对塞防倡导最力。4,面对新疆的危急局势,慢半拍的晚清政府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塞防”和“海防”哪个最重要的朝堂之争。直隶总督李鸿章反对出兵收复新疆,李鸿章认为:相对于“塞防”,“海防”更重要,新疆丢失,不会损失国之元气。而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皆来自海上,海防不稳则内地之患更甚。5,左宗棠则认为“塞防”和“海防”同样重要,且国家领土寸土不能让外敌强占。同时最重要的是,倘若不及时解决掉新疆“塞防”之急,朝廷就不能尽全力维护“海防”。6,左宗棠援引历史来说明塞防的优先地位:清朝的盛世之君反复用兵西北,是因为在其看来,新疆是蒙古安稳的关键,而蒙古又是京师安稳的关键。7,对于左宗棠看来沙俄已经取代准噶尔,成为中国最为严重的长远威胁,因为俄国不仅与中国之间有自西北到东北的漫长边界,而且还占据了伊犁。8,晚清政府因顾及到大半个北中国的安危存亡,采纳了左宗棠的提议,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面负责西征收复新疆军务。9,左宗棠统率的西征大军来自五湖四海九省,共121个营,计有8.7万人。选将,左大帅依旧延续了楚军传统:用武不用文,重历不重学,任凭谁人,只要有真本事、好胆色,左大帅就能委以重任。10,为了筹够军饷,左宗棠在逼不得已下让徽州大商人胡雪岩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先后六次向洋商高息借债1870万两白银充作军饷,保证了西征收复新疆军务的顺利进行。11,当时洋商在借款时趁火打劫,利息达一分二厘五,所应付利息总额算下来是借款总额的一半。对此,左宗棠痛心地说:“夫用兵而至借饷,借饷而议及洋款,仰鼻息于外人,其不兢也,其无耻也,臣之罪也。”12,左宗棠坐镇甘肃肃州(今酒泉市),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两条基本作战方针。1876年,兵分两路率军出关入疆。13,在左宗棠西征历程中,抬棺西征,面向伊犁摆下决战死阵最广为流传也最让后世为之动容。左大帅之所以要做这惊世骇俗的壮举,一来是为了鼓舞全军士气,二来是震慑一切内外之敌。据说,随左宗棠亲征的那副棺材一开始上的是黑漆,决死的意味很重,后来又改成了红漆,必胜的信念又很强!纵观晚清,有谁又有哪一幕能如此,誓死!必胜!14,左宗棠于1876年率军出发,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在1878年收复了新疆。他在战争中实施了“不留生俘,降了也杀”的政策。15,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建立新疆省,设置巡抚、道台等官职,改善地方行政,增加税收,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修建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开办学校、医院和报馆,推广汉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等。结尾:好友、对手、政敌对左宗棠的评价胡林翼: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潘祖荫: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李鸿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翁同龢:其豪迈之气,俯仰一世。林世焘:绝口不言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梁启超: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