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理塘“妮热”为藏族纺织老手艺找到新路子

时间:2025-09-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5年9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旁的“妈妈树”非遗工坊,一群“织女”正在忙着赶制浙江的“妮热”产品订单,有的在盘线团,有的在经线,有的在织毯……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盘线图。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摄

  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时代浪潮中,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妈妈树”非遗工坊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依托“政府+社区+企业+专家+妇女”的协同模式,凭借甘孜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妮热”(羊毛被毯)技艺与植物染技法,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传承、女性赋能、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成为理塘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闪亮名片。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摄

  “妮热”是理塘县传统纺织手工艺,汉语意为“羊毛被毯”,是雪域高原藏族群众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其制作需经过捻线、染色、编织等繁复工序,是理塘妇女掌握最普遍、技术最成熟的非遗手工技艺之一。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整理经线。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盘线图。李向雨摄

  近年来,“妈妈树”非遗工坊团队将“妮热”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已开发出背包、靠垫、挂毯、挂画等10余系列产品,并创新融入时装、家居等现代生活场景,让濒危老手艺焕发新活力,产品远销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等10余个国家。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赶制浙江订单非遗“妮热”系列产品。李向雨摄

  2025年9月3日,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甘孜州理塘县勒通古镇·千户藏寨“妈妈树”非遗工坊,工作人员对非遗“妮热”抱枕系列产品销售浙江之前进行最后细节检查。李向雨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着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位于深山腹地的麦宿镇以唐卡绘画、铜铸造像、牦牛绒编织等藏族传统手工艺闻名,镇上30多个手工艺作坊里,汇集了2000多名工匠。[详细]

  目前,麦宿镇已有超过30家手工艺坊,2000多名手工艺匠人,涵盖铸铜、黑陶、藏香、牦牛毛编织等多种技艺。德格县注册的“麦宿手造”公共品牌,也为雪域高原民族品牌发展带来更多可能。[详细]

  随着视野不断拓宽,扎西曲措开始就地取材,创作种类日益丰富,从腰带、围巾到包包、手链、桌布等。几年下来,她也成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