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放眼历史发展规律,每一次技术迭代的背后,都是从不断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开始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当银行业陈旧的IT系统无法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时,信息技术的腾飞让更多的银行管理者看到了借用外部力量改变IT系统的希望,而国家政策的明确,又加快了这一希望变成现实的步伐。
近日,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主办的“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调研行——走进广西‘区域性银行深化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发展’研讨会”,神州信息新动力研究院首席专家薛春雨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参考》。
将原有的集中式系统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微服务,化整为零,但又互相协同,实现“物理上多份,逻辑上一份”。
薛春雨介绍到,“一套完整的分布式不仅要在物理上进行多重分割,同时还要在逻辑上保持完整性,以提升银行业务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事实上,以往同一家银行内部同时存在着多个系统,这些分散的、参差不齐的系统和技术栈虽然完成了初步的“分布式”,却给全行的技术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所以,要统一全行的分布式技术栈,并形成完备的分布式技术支撑能力,以及配套的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分布式技术中台,势在必行。
把无数个“散装”的分布式技术平台,整合为“分布式技术中台”,就使分布式完成了由“技术支撑”到“价值赋能”的蜕变。
分布式虽然增加了技术复杂度,但是解决的是“系统高可用”这一主要矛盾,而由此带来的复杂度,可以通过工具化、云原生技术等去解决。
如果说从小镇乡村走向大城市定居,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那么,从传统微服务到容器化部署,再到全面云原生,则是架构发展的必然选择。
云原生技术架构的引入,尤其是在容器化和微服务架构方面的应用,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同时,对于已有银行系统,采用云原生技术时会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需要策略性地解决与传统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神州信息作为最早一批布局金融系统云原生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适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云原生”架构平台——“九天揽月云原生金融PaaS”平台。
“九天揽月平台”具有“低代码、中台化、云原生”三大技术创新点,在实现系统的高扩展性、可用性、灵活性和低耦合性等功能特点下,有效应对业务高并发、大数据量、浪涌现象及业务敏捷响应等需求,帮助银行获得高性能的业务系统性能及处理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为解决现有金融数字化转型架构平台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