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用更少的水创造更大的价值

时间:2023-11-1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69.7%,但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平方米以内。”9月11日,由水利部与国际水资源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在京开幕,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主旨报告中援引这一数据时表示,中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已经实现了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的转变。

  从全球范围看,淡水资源稀缺,应节约利用,但保护水资源不能牺牲经济发展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国际水资源学会前主席加布里埃尔·埃克斯坦坦言,自己在和多国政要的交流中体会到,水资源如何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是各国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水资源管理的理念或措施中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是应有之义。

  那么,节约用水和保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不是一个“两难抉择”?本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以“水与万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邀请世界各国涉水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同探讨水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兼顾的有效路径。

  “为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需要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构筑稳定可靠的供水系统……”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在过去的发展中,人类社会之所以遭遇愈发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是由于在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忽视了水资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纽带”关系。

  来自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在会上介绍,世界银行在对全球经济与水短缺关系的调研中发现,水短缺对经济增速、农业生产、企业生产率均产生负面影响。

  可见,无论从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出发,还是从全球层面的数据来看,水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构建水资源、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各层面的“纽带”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与会专家认为,水系统是相互连通的,有效利用水资源需要世界各国分享治水智慧、联合推进水资源管理。“纽带”关系意味着互相依赖、互相关联,如果不考虑各方关系,难以有效保障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凝结各领域智慧,在高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保护地球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好“冷水”节电1200万度、用好“热水”蹚出温泉康养之路、用好“净水”发展高端农产品、用好“碧水”吸引6000万人次来旅游……湖南省郴州市的水资源利用故事在世界水资源大会上引发关注。据介绍,湖南省郴州市用东江湖的冷水资源帮助数据中心的机房降温,比传统数据中心节能35%以上,相当于节电1200万度;郴州在碧水基础上打造的文旅资源,创造了近700亿元的经济收入。

  中国创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通过系统治理,在利用水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交出自己的答卷。郴州“四水联动”的实践仅是中国答卷中的精彩篇章之一。

  据介绍,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从7000亿立方米提高到8998.4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6提高到0.572。我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黄河实现连续24年不断流,黑河东居延海连续18年不干涸。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

  “中国将在本届大会上积极分享中国治水思路,为全球水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记者 张佳星)

  大科学时代,研究问题复杂度高、研究设施特殊、研究活动规模大,科技创新已不是简单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显着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举措、新趋势和新动力。

  11月8日立冬。虽然眼下在节气上已经进入冬季,但全国各地似乎在经历“冰火两重天”。最近,我国黑龙江、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均发布暴雪预警。

  11月6日凌晨4时起,黑龙江省多地迎来暴雪天气,哈尔滨最大降雪量达20毫米以上,积雪影响了高铁动车组的正常运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投用自主研发的新式动车组融冰除雪装置,融冰效率提高1倍以上。

  “风云地球”国际版13日正式发布,这是继2022年6月“风云地球”平台投入业务试运行后,中国气象局面向国际用户研发升级的卫星遥感综合应用平台,可提供包括云图、要素、灾害事件、气候、模式校验等在内的5大类100多个定量化、多尺度产品和服务,支持不同业务场景。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各种异常事件频繁发生,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极端天气事件,这些都对渔业资源的丰度和分布产生了较大影响,进而对捕捞业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从演进历程来看,智能手机发展已经进入传统技术瓶颈期、新兴技术成长期和潜在用户培养期的“三期”迭加阶段,未来或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决定对试点地区(适用范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要求予以调整。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

  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9日在德国慕尼黑宣布,将2023年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表彰他在推动全球交通电动化和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9日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

  近期,湖北省科技厅印发《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首次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主要奖励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奖金额度为20万元。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是技术创新的主力。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宣与合作者分析发现,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为非本土物种带来胜过本土物种的优势。刘宣等人对443项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评估了陆地、海洋和淡水栖息地里1852种本土动物、187种非本土动物在极端天气事件下的反应。

  经过5年科研攻关,中国科学家培育出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这个“不算太糟”的结果就是世界上首只高比例胚胎干细胞嵌合猴,研究人员花费了近3年时间才让它成功降世。

  记者9日获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发现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