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略(luè)簇(cù)秉(bǐnɡ)逝(shì)这个事件网友怎么看?

时间:2024-08-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6月30日,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通报,建议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至今已一个月有余。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线下监管初见成效,北京多个校园周边商店及玩具商城已难见“烟卡”踪迹,但线上仍不乏销售过万的商家,且背后已经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关分析指出,线上监管难度更大、更复杂,目前国内相关部门还缺少全网下架“烟卡”及其相关产品的监管政策和手段,彻底整治“烟卡”仍任重道远。

  6月30日,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通报称,“烟卡”的流行会给小学生们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包括学生痴迷“烟卡”游戏无心上课,可能成为变相的赌博行为;通过“烟卡”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带来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部分学生为得到“烟卡”,在路边寻找甚至在垃圾桶翻找丢弃的烟盒,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从而影响健康,建议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

  根据上述商品详细信息,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联系到背后制造商获悉,因风险太大,该制造商已经不做玩具“烟卡”了。单以卡牌封面来说,只做其他有授权的潮流IP形象或者普通的怀旧图案。此外,在北京市多家小学附近,记者走访时也发现,因为正值暑期,校园周边的商家格外冷清,也难觅“烟卡”踪迹。某小学附近杂货店店主表示,知道“烟卡”,但店里不卖“烟卡”。早在暑假前,学校就严禁学生玩“烟卡”,也联合周边商家严禁卖“烟卡”。

  据某“烟卡”网店店主透露,线上“烟卡”真假难辨,有很多打包卖的、很便宜的卡说是真“烟卡”,其实是印刷的假卡,还有一些是从烟厂反下来的瑕疵卡。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烟卡”基本由回收商或印刷商来提供,从回收或印刷,到清理消毒、裁剪折迭成“烟卡”销售,再到配合“烟卡”收纳,售卖磁吸烟盒或烟册等,“烟卡”线上销售背后已经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不论商家销售的是印刷的假“烟卡”,还是从烟盒上裁剪下来的真“烟卡”,若未经商标专用权人同意,都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违反了《商标法》的规定。同时,也存在违反《烟草专卖法》的可能。另外,由于“烟卡”容易使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香烟,还可能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李恩泽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当月,北京市经开区市场监管部门就安排了其与该电商平台进行调解。平台方称,可退货退款,并给予适当赔偿,但无法下架该产品。因为“烟卡”不是卷烟,不在禁售范围,平台需要相关部门的认定和通知才会下架“烟卡”及相关产品。同时,由于假“烟卡”非平台自营产品,来自第三方店铺,平台所在地不予立案,已移送商家经营所在地。

  据悉,上述倡议由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星明起草。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李星明表示,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建议教育部门在今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联合部分校园开展禁止“烟卡”游戏宣传教育,同时,希望教育部门、学校能和协会等有关组织一起对全市“烟卡”现象进行摸底排查,以便进一步监管和引导。

  针对目前线上仍有大量商家销售“烟卡”的问题,李星明认为,线上治理要取得进一步突破,一方面要促进社会各界对“烟卡”的危害性达成共识。当前全社会对“烟卡”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有部分家长还是把“烟卡”简单地当作一种游戏来看待,态度比较暧昧。另一方面要采取线上专项治理,并且将结果公之于众,加大宣传力度。

  不过,在上述文件中,并未明确烟盒、“烟卡”的销售资质和销售范围。而这在李恩泽看来是需要进一步细化的,这也是治理线上“烟卡”销售行为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态度,对‘烟卡’进行国家层面的、统一的定性;进而要明确对销售商的处置措施,统一下架相关产品。同时,抓实平台方和商家的责任。一般来说,平台方更多承担行政责任,商家更多承担民事责任。但对于容易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烟卡’销售,平台方更应该警惕,履行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此外,多名专家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张小小的“烟卡”背后其实折射出了很多复杂的问题,包括当前孩子们的社交方式变窄,“烟卡”及其他卡牌游戏成了主要方式。要彻底整治“烟卡”,必须疏堵结合,需要更全面、综合的干预工作。家长和学校应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其娱乐社交的需求,引导他们去玩更多更健康的游戏活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