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生动呈现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时间:2023-12-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12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播出。第二季进行了全面升级,拓宽文旅视角,创新叙事结构,选题更加丰富、新颖,展现“千村千面”焕发的勃勃生机。同时,强化人物塑造,多维度展现扎根泥土、守护山海的新农人风貌,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全景描摹大美山水与家之烟火。

  《山水间的家》第二季实地探访了24个中国的美丽乡村,由主持人、文化学者、公众人物组成“新村民”,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第一视角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真正从“看热闹”升华为“看门道”,沉浸感受乡村的韵味。节目通过展示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和成果,颠覆了人们脑海中对乡村的刻板印象。

  节目中,每一处乡村民宿都整洁、干净、明亮,配有现代化高标准硬件设施,它们隐藏在山水花园之中,透过窗口向外望去,满眼是真实的绿水青山、茂密绿植和盛开花朵。嘉宾们在菜园里采摘新鲜的瓜果,在鱼塘里捕捞欢蹦乱跳的大鱼,一边亲自动手烹饪江鲜河鲜,品尝新鲜食材的美妙滋味,感受惬意的乡村慢生活,一边积极融入当地的舞龙盛会、龙舟大赛、最美花卉庭院大赛等活动,通过一次山水间的邀约、一桌山水间的美食、一次乡间民俗盛会的体验,完成一场寻找理想的精神家园之旅。《山水间的家》在发挥疗愈功能的同时,还描绘了一幅全国乡村打卡图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乡村的新动能被不断激活,吸引更多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一些年轻人在家乡开办民宿、直播带货、创办实业,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建设美丽家乡作出建设。节目中生动刻画了新农人劳动者群像。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使得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成为可能。随着节目的传播,这些新农人也成为了更多年轻人的榜样,鼓励他们用青春浇灌家乡的热土,谱写属于自己的璀璨年华。

  与时间赛跑,不误农时,挑战极端天气,从零下三十多度低温到零上四十多度高温,节目主创们用“两脚泥”拍出了“乡村美”。“忠实记录、真诚表达”,《山水间的家》让真实生活本身的魅力打动人,感染人。此外,节目采用纪录片式拍摄手法,忠实记录一村一景一草一木。无人机航拍、遥感卫星图对比、延时摄影等“电影级超高清”影像,让新时代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新面貌像美丽的油画一样映入观众眼帘,走入观众心中。

  节目中,乡村振兴大美画卷徐徐展开,我们看到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等“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新格局。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立意高远,锐意创新,让人眼前一亮,在记录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同时,起到了推介乡村旅游的作用,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国家相册。(王永利)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