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7岁的小红书用户@抠儿聘聘儿,目标是38岁实现fire(财务独立、提前退休),是一位人如其名的存钱博主。
加上日用100、玩乐200、杂费100,每月基础花费基本都能用余额宝、债基等稳健理财收益覆盖,相当于实现“局部退休”。
@抠儿聘聘儿的生活状态并非特例,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里,如何攒钱、省钱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热的话题。
根据小红书财经与蚂蚁财富推出的《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小红书上,“存钱”相关笔记阅读量高达83亿。
对于年轻人来说,花钱是不可避免的,但花血汗钱是可以避免的,于是反向攀比、用利息生活现象兴起。
而他们不光在嘴上说说,身体也很诚实。出门买菜、商场就餐、线上购物、副业理财,省钱理念融入了生活方方面面,美其名曰:
过去,攀比多半围绕着谁买了更贵的车、更好的房子,而如今,社交媒体上兴起了一股“反向攀比”的风潮——
差距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2.32的蓝牙耳机也许不会让年轻人心碎,但2.32还返现1元的耳机足以让人把私信戳烂。
年轻人更进阶的流行玩法是“用利息生活”——在支付宝用稳健理财收益覆盖日常小额开支,既能省钱,又能尽可能攒下本金。
27岁存了50万的@三木将存款放进余额宝里,每天大概会产生27块钱的收益,够买一顿午饭或者咖啡。
“现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我都会拿手机看余额宝,看一下今天的利息多少钱,反正没波动就不影响心情,看了之后就会感觉今天又白赚了二十几块钱,今天的咖啡有着落了。”
有网友不动本金用利息生活,先从水果自由做起,尝试生活费只花利息,如今存下60多万,目标在35 岁实现完全退休。
哪怕存款不多也不用害怕,真正存了才发现,“用利息生活就像小马过河,只有试过才知道能不能活。”
俗话说“开源节流”,只是节流显然无法满足当代搞钱年轻人的心理,“开源”成了年轻人的一致选择。
学设计的除了做大厂外包,还能在社交平台宣传自己的优势,凭借审美和技术做出租屋改造或插画师的生意。
正如那些“用利息生活”的年轻人,在存款利率下行和股市震荡的当下,债基等稳健型基金开始受到年轻人欢迎。
根据中国基金协会披露的市场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市场相较2023年底增长近4.47万亿元,其中债基贡献了1.28万亿元的规模增长,货币基金增长1.76万亿元。
她的想法恰恰是这届年轻人的理财主流——“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微赚”。蚂蚁财富平台数据显示,债基持仓用户中正收益用户占比84%。
在基金圈内,“收蛋”一词应运而生。在蚂蚁理财社区等基民互动的圈子,不少基民像写笔记一样,日更自己的“收蛋”情况。
基金每上涨0.01%就相当于收了一个“蛋”,不少基民还把“收蛋”设定成自己的昵称,表示“每天看着稳稳飘红的几个蛋,就很安心”。
作为“理财界陶渊明”,他们不求大富大贵,只要收蛋了就是快乐的一天。当然,要是赚到点钱,想晒晒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同于传统观念的“财不露白”,他们信誓旦旦地说着“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然后在小红书晒出自己的理财收益。
但在当今社会,买房的光环逐渐退去,更清醒的年轻人表示,房子可以不买,数理化不一定要精通,但一定要会“数理花”——
从小生长在极度缺钱环境中的@三木,她看到余额的安全感就是幸福。省钱,让她实现了个人的独立,还帮助她治好了妈妈十几年不得痊愈的病。
因为工作长了多个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咸鱼,可以在攒够了钱后对都市生活说再见,回到自己热爱的乡村中去。
“从江浙沪到周边国家,在济州岛玩了一星期,中间看了两场演唱会,又过年回老家。过程很开心,这就很值了。”
老人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算计”,是用自己的“金金计较”,拿回对生活的主动权。
是希望未来的生活更自由一点,是希望做个快乐自由健康的普通人,是漂泊的游子能在异乡过上安定的生活。
是,“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点回报”,是“给自己喊停的勇气,像鸟儿一样,飞往自己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