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职高专等批次8:00开始填报志愿这些事提前了解!附各批次录取时间

时间:2024-07-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为了提高网上填报志愿的效率,正式志愿填报时,考生可提前从考生服务平台下载志愿草表,按要求认真查阅专业目录以及招生章程,打印或者按照草表格式线下填写拟报考志愿,再进行线上志愿填报,志愿信息填写完成后,须进行认真细致地检查,确认无误后尽快保存,整个过程应

  专科层次分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专科提前批包括艺术、体育、定向培养军士、空乘、航海、医学、师范等专科,各类别不得兼报。

  专科提前批(除艺术、体育类和地方公费师范生外),第一志愿可填报1个高校志愿,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可填报1-4个高校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

  专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1个设岗县(市、区)”为1个志愿,每批设12个志愿,不设专业调剂志愿。

  高职高专批实行平行志愿;每批均可填报1-12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专业调剂。

  艺术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每批设35个志愿,不设专业调剂志愿。

  体育类专业各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1个院校+1个专业”为1个志愿,不设志愿调剂,每批可填报1-35个志愿。报考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我省组织的体育类专业省统考。

  高职高专批、专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即:由高考成绩总分加上照顾政策分值后生成排序成绩(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听力成绩排序),按排序成绩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

  高考成绩总分加上照顾政策分值后生成排序成绩(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听力成绩排序),按排序成绩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排定位次,然后按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从前到后进行检索,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学校,即向该校投档。

  艺术类专科批:依据我省设定的统一投档规则,计算出考生投档排序成绩,将投档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位,按照位次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平行志愿的自然顺序(1-35)逐一进行检索匹配,一经检索到计划未满额的志愿,即进入该志愿拟投档队列;当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全部志愿检索完毕后,将已进入拟投档队列的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给各院校。

  体育类专科批:按照我省统一投档排序成绩计算办法,在文化、专业成绩均达到体育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计算出考生投档排序成绩,将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位,按招生院校计划的100%比例,将考生电子档案一次性投给院校,由院校审核录取。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部分高校按学费标准将较高学费专业集中单列,少数高校将医护类专业、农林矿类等专业单独列出为一类。

  考生在同一高校志愿栏只能选择其中一类专业,不能跨类选择专业,专业调剂在所报专业类内进行。如报考同一所院校普通类、较高收费类、和医护类等专业,应按不同高校志愿分别填报。

  填报志愿需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认真查阅《专业目录》说明及其中有关院校和专业情况,重点了解拟填报院校的各项信息,特别是高校的招生章程。章程中有学校招生说明、招生要求以及明确的录取规则。高校招生章程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统一公布,在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和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均有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链接,《专业目录》中也有相关的院校网址。

  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在规定的截止期前可以进行不超过两次的修改,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时间截止后将无法更改。

  考生在当次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前,若想放弃所填志愿,可以在志愿浏览页面下方直接点击“放弃志愿”进行志愿放弃操作。由于“放弃志愿”操作将取消考生已报的志愿,并且考生无法再次报考被放弃的志愿,系统为了确保安全,将根据考生账号绑定的安全措施验证考生身份。

  普通类专科提前批各类别、体育类专科、艺术类专科共用一个“放弃志愿”按钮,一旦点击,则上述类别的这些批次全部放弃,不能再填报。放弃志愿操作界面也有相应的提醒。放弃志愿操作成功,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当前该批志愿。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保存后,即视为与高校之间的志愿约定生效,录取时不得擅自放弃;考生的志愿信息任何人不得改动,否则,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网上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并加盖公章后存入考生档案。

  考生填报志愿前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网上填报志愿的说明,依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

  志愿须由考生本人填报,家长、老师、同学及其他任何人不得代替考生填报。考生应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等个人信息,因考生本人填报疏漏或失误或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