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22年9月以来,北京市科协按照北京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通过遴选产业特派员服务企业疏难解困,形成一定成效。目前已有产业特派员3500余人,涵盖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12个领域,服务各类企业9500余家,年度取得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750.16亿元。
为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人才优势,宣传产业特派员典型人物和案例,带动更多的院士、专家投身“千人进千企”工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推出“千人进千企”专栏,介绍相关经验和成果。
医用胶可用于闭合伤口、止血等医疗目的,具有操作简便、粘接力强等优势,但现有产品均不可降解,严重制约临床应用。因此,如果能开发出新一代可生物降解且理化性能良好的医用胶,将对技术迭代和行业突破产生引领效应。在北京市科协“千人进千企”行动中,北京康派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晓臣为我们讲述了他们与产业特派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亮合作研发可生物降解医用胶的故事。
在医疗领域,创新是提升诊疗水平、改善患者体验的关键。刘晓臣深知,只有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与高校科研团队携手,共同开展了可生物降解医用胶的研发项目。
可生物降解医用胶处处体现出创新性。“我们应用了一种新型工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可生物降解医用胶材料体系。”刘晓臣介绍道,“这种全新结构的材料结合了氰基丙烯酸酯快速聚合的特性和聚乳酸的良好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性,通过化学接枝聚合的方式,实现了医用胶在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上的双重突破。”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医用胶材料长期存在的难题,还为创伤护理提供了更加有效和灵活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应用领域上,新开发的可生物降解医用胶能够在体内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实现自然吸收,并提供更高效的伤口愈合环境。这一特性使得该医用胶在外科手术、创伤修复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刘晓臣表示:“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满足了医疗领域对更安全、更高效材料的需求,还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科技创新是项目落地的核心驱动力,而项目落地则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科技创新与项目落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逻辑和关键环节。在可生物降解医用胶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刘晓臣和他的团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项目落地的关键环节在于从概念验证到实验室研发,再到市场应用的转化过程。”刘晓臣说,“研究成果需要经过严格的材料性能测试、临床验证,保持持续的技术优化和改进,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需要进行市场化测试、优化和法规认证,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刘晓臣看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提升技术水平,还能为高校的研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课题和方向。
在康派特与高校的合作中,这种合作模式得到了充分展现。高校的参与为康派特提供了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在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和性能表征方面,帮助团队迅速提升了技术水平。同时,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也推动了康派特在材料创新上的不断突破,确保了其产品能够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然而,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刘晓臣和他的团队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应用转化的难度、合作进度的不同步等问题,都曾是困扰他们的难题,但通过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明确市场需求与应用场景、建立对应的研发小组等措施,他们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果的成功转化。刘晓臣表示:“通过校企合作,我们获得了高校提供的前沿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持,使我们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推动了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突破已经难以应对复杂的产业需求。因此,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将成为未来校企合作的趋势。在刘晓臣看来,未来的校企合作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开放式创新。
创新型孵化器和联合实验室等新兴合作模式也将受到更多关注。这些平台能够集聚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推动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无缝对接。刘晓臣表示:“我们预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多样化,更多的创新型合作机会将涌现出来,例如在智能材料、个性化医疗等新兴领域。数字化合作平台和虚拟实验室也将成为未来的新机遇,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校企合作。”
谈及北京市科协“千人进千企”行动,刘晓臣说道:“在我们的项目中,‘千人进千企’行动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资源对接,帮助我们克服了在技术转化和市场进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千人进千企”将产业特派员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直接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了知识、技术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这种机制,知识和技术能够迅速传递到市场一线,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难题。同时,“千人进千企”还促进了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取前沿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实现科技与市场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