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两天我说了说院士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洗稿的下等人,把我的观点歪曲成我要取消院士制度。我确实认为院士制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直面,也需要反思,我并没有想一定要取消院士制度,一个制度有问题,也是可以改革和改良,并不一定要推翻。
关于科研,有一位网友总结的非常好,很多人以为科研是修仙,越老修的层次越高,年纪越大越强。事实上科研是竞技体育,拼的是敏锐和力量,年轻才是科研的核心能力,30岁到40岁是最容易出成果,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知识的积累,又有名利的驱动,精力也非常旺盛,对新的技术也非常敏感,出成果的几率最大。过了这个年龄,很多人靠的就是位置,靠的就是资源,不能说所有人都没有创造力,但是创造力肯定就弱了很多。
要在科研领域有更大的发展,就是要把资源更多的给年轻人,发挥他们的活力和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取得突破,资源不是集中在年轻人的身上,集中在一群老人的身上,科研就没有机会了。
我说了说院士制度的问题,不是说有成果的科学家不应该有荣誉,他们做出了贡献应该给他们荣誉,但是他们做出了贡献,就不一定必须给他们资源,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后面还会做出伟大贡献吗?事实证明这是不太可能的。
两会期间科技部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当然他不是针对院士制度,他是说要把研究的费用投到35岁以下的年轻研究者的身上,其实不但要把钱投在年轻研究者的身上,在项目的获取,也不必看什么院士的脸色,项目的领导人也应该由年轻人来当领导。
科技的发展,科研的突破,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人,寄希望于那些有勇气、很敏锐、眼光开阔的人,平时连路都不想走,难道还寄希望于他们来科研吗?
我自己也不年轻了,我深深的懂一点,自己老了,让年轻人来干,自己是年轻人的助手,自己是年轻人的支持者,这才是你最好的位置。
老了还想和年轻人争资源,老了自己还想去干,老了还想自己霸着位置,老了自己还想指手画脚,这就不是一个科研的推动者,而是一个科研的阻力。
说院士制度的问题,我相信最后核心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让做出成果的老同志拥有荣誉,把更多的资源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来干吧,老人好好享受你的荣誉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