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其华:把“法言法语”化为“乡音土话”

时间:2025-08-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吵什么呢?现在天旱,大家打水都不容易!”7月27日,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夜色里传来洪亮的声音。村党总支书记、“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刚从半旧的摩托车上跨下,便快步走向争吵的人群。

  入夏后持续的高温干旱,让砖佛寺村院墙、大塘两个村民组的村民格外焦虑。正值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田里缺水,饱满的稻穗眼看就要变成瘪粒。这两个村民组地势高,周边没有低洼处可蓄水建站,全靠支渠自流灌溉。“我们想借隔壁乡镇水渠放点水,他们就是不让。凭啥我们的稻田就该旱着?金书记你今天必须给我们评评理!”见到金其华,有村民带着火气喊道。

  金其华先让大家冷静下来:“天旱缺水,谁心里都急,我能理解。但吵解决不了问题,真动起手来,后果更严重,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都去争、去抢,最后谁也放不好水。”说罢,他转身与赶来的邻村干部协商,最终敲定从对方主支渠分一部分水过来,解了燃眉之急。

  这样的定分止争场景,在金其华30余年的基层工作生涯中,只是寻常一幕。从1988年当乡村代课教师,到1996年进村工作,再到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他的工作始终绕不开“法”字。2021年12月,金其华持证成为“法律明白人”,之后陆续获得“中国好人”“2024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

  今年7月,金其华作为“法律明白人”代表,赴京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面对镜头,他朴实的话语道出心声:“我的人生很简单,从没离开过村子;我的心愿也简单,就想让老百姓过得好,让村子平安和谐。”平淡的话语背后,是金其华扎根基层三十余载兢兢业业工作的写照。

  “咱们砖佛寺村面积8平方公里,1224户人家。别看村子不大,事儿可不少: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矛盾化解……桩桩件件都连着民生,都得办妥当。”金其华对记者说。在常年的调解工作中,他摸索出“快、敢、稳、细”四字工作法:“快”字当先,受理纠纷不过夜;“敢”字为要,化解矛盾不和稀泥;“稳”字压底,冷静处置不冒进;“细”字贯穿,情理并进不冷漠。

  2019年7月,六安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金其华调解工作室”在砖佛寺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以此为依托,他还为长集法庭管辖的五个乡镇义务提供调解服务,跑遍了周边的村村落落。

  在金其华看来,做“法律明白人”,关键不在背多少法条、说多少专业术语,而在“翻译”——把生硬的“法言法语”,变成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土话”。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易遭电信诈骗的问题,他走村入户宣传“反电诈”,用大白话给老人们提醒:“天上掉馅饼的事,千万别信!”“银行卡就像自家钥匙,绝不能借给别人!”“说刷单能月入上万的,百分之百是骗子!”通俗易懂的话语,让防骗意识慢慢在村民心里扎了根。

  今年,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整省试点工作推进,不少村民对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常有人跑到村部咨询。金其华就借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组板凳会等场合,把政策掰开揉碎了讲,用身边事举例,让大家听得明明白白。

  “作为‘法律明白人’,就得把群众用得上的法律政策,实实在在宣传到位、普及清楚。”金其华说,老百姓的诉求大多能归到法律层面,让大家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从根上化解矛盾、改善民生。

  在金其华的带动下,如今砖佛寺村已有6名“法律明白人”。他们凭着“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义务普法、调解纷争,有力推动乡村治理提速升级。

  “老百姓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们学法守法用法的‘头雁’作用越突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就越强。”金其华说,在基层普法,没法把所有法律知识都教给群众,重要的是用真情实意打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