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山东各地渔港千万艘大小渔船,犹如即将出征的“战船”,整齐排列在港口,悬挂在桅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形成一幅绝美的渔港画卷。
渔船将驶离渔港,开始展开海上捕捞。随着一声开海令下,码头上蓄势待发的渔船在马达轰鸣声、汽笛长鸣声中,拔锚而起,缓缓驶出渔港。
活蹦乱跳的大虾,张牙舞爪的梭子蟹,鲜活肥美的海鱼……几天之后,原汁原味的海鲜将从广袤的大海“游”到山东人的餐桌,并当之无愧地占据C位。
经验丰富的渔民说,去近海的渔船行驶5—6个小时当天就可返航,远海航行则需要行驶20个小时左右,但远海捕捞的品种更丰富,鲅鱼、刀鱼、鲳鱼、螃蟹、舌头鱼……都可收入网中!
山东坐拥全国1/6海岸线,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无论是海产品产量还是产值等主要统计指标,山东都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
对沿海山东人来说,开渔好比过年。从下船到上桌,超过10个小时的都不算鲜。白天捞上船,晚上捧上桌”的“尝鲜”体验拉开序幕!
在山东,为庆祝开海,许多地方也会举行相关的活动。渔民们世世代代以海为生,对大海心怀敬畏,与海洋“共损共荣”。
这项民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面塑、布艺、葫芦雕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会在现场进行非遗展演展示。
威海被誉为“海鲜产量第一城”,青岛则是“海鲜养殖第一城”,这两个城市在海鲜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整个山东每年的海鲜产量达到700万吨,这也意味着平均每个山东人可以分到70公斤的海鲜。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面围绕形成。因此渤海相对较浅,受到台风影响相对较小,渔获更容易丰收。
同时,渤海也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对周边的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成就了许多知名的景点和沙细浪缓的沙滩。
渤海作为中国最北的海域,水温较低,海鲜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等风味物质。这使得渤海中的海鲜更加浓郁鲜美,尤其适合扇贝和海参等生长。
山东另一侧的黄海则是一个水域广阔,海底地形多样,洋流复杂的海域。这种复杂的环境为众多的海鲜提供了生长繁衍的机会。
打开初秋味蕾的食物必有山东海货。待船归岸后,闪闪发亮的多种海鲜会被热情抢购,新鲜海产品将进入千家万户,走上百姓餐桌。
且不说海鲜产量颇高的威海、烟台,海鲜养殖厉害的青岛、日照,就连并不临海的鲁中地区的济南、淄博都可以在凌晨抢到第一网海鲜。
一夜之间,第一批归航的上万斤海鲜被“瓜分完毕”。秋风起、鱼儿肥,让我们一起享受大海的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