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概念验証為科技成果转化“把脉助產”(探访)

时间:2025-04-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科技新概念、新成果,如何迈向市场化、產业化?概念验証,是最初的“关键一公裡”。去年和今年,江苏立项支持建设两批共20家省级概念验証中心,為科技成果转化“把脉助產”,有效地引导了一批科创团队找准大方向、开辟新赛道。

  在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概念验証中心,这张“床单”通过了概念验証环节。这意味着,產品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的市场化之路有了一个扎实可靠的基础。

  在江苏,这样的省级概念验証中心还有很多。概念验証中心是怎样运行的?它给各方带来了哪些帮助?记者进行了探访。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刘澄玉,也注意到了这个痛点:普通人做一两回体检也就罢了,长期卧床的病患可是要遭不少罪。他“脑洞大开”:可否搞一个发明,让电极不必直接接触身体就能监测心电,让人感觉舒服一些?

  產品能否受市场欢迎?患者睡在“床单”上有没有异物感?试试才知道。光靠“自己人”试,未必准﹔要经得起卧病患者、医务人员的实际检验,听到真感受,拿到大数据。

  刘澄玉带着这个“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技术项目”,来到市场化运作的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概念验証中心。

  “概念验証,主要是对新概念和新成果进行选择和培育。”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介绍,“选择,是指发现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培育,是指推动技术成熟和產品认可。这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裡’。”

  江苏高校院所眾多,科技成果產业化有雄厚基础。2023年出台的《江苏省概念验証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着眼转化前端环节,提出了原理验証、產品与场景体系验証、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証、商业前景验証等4类验証方式。去年和今年,江苏立项支持建设两批共20家省级概念验証中心,领域覆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產业。

  在概念验証中心的协助下,这款產品在南京一家医院试用。反馈陆续传来:“单机版”的监测设备,指标显示在每个床头,护士往往盯不过来﹔患者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和情况,需要同步监测,比如是否呼吸正常、是否不慎坠床……

  根据实际需求,项目团队将“单机版”升级為“联网版”,护士坐在护士站,就能同时监测各台设备﹔床单上还加设了压力传感器,增加自动报警等功能。“改进之后,受到试点医院的欢迎。”刘澄玉说,“我们有了信心,觉得这个能做成。后来,多家医院及护理院前来咨询、洽谈,也验証了这点。”

  “以前,有新出的医疗器械產品,所有流程好像都走完了,但就是没有做好临床应用验証,结果不好用,隻能推翻重来,耽误了时间和机遇。”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概念验証中心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原副校长李建清介绍,许多科创人员不了解技术如何转化,许多企业也不确定技术是否值得转化,往往会徘徊或冒进,而概念验証中心的出现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创人员的积极性。

  在医疗器械產业领域,有不少“金点子”是由医院或企业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来的,有着明确的应用场景。但其能否变成现实,也可以到“试验田”先行验証。

  骨科病理分析中,有个共性难题:医生需要切开皮肤和组织,避开神经网络,仔细寻找病灶,进行病理分析﹔寻找的过程有时很復杂,医生会暴露在射线环境下比较久,而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希望能有一个更省力、更精准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来解决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行业痛点。”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曹晓建带着这个需求,来到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概念验証中心。

  概念验証中心调集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研发。“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石云德团队负责机械设计,我们团队负责电气和控制,协同合作。”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教师李亮说,他们在实验室搭建出由多个手术工具嵌套的简易动力装置,能够在半自动控制下完成手术。

  通过了原理验証,意味着曹晓建的设想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让医疗企业心裡有了底。“这个钱,花得值。”曹晓建说。

  据了解,概念验証的相关费用一般分成两块:一块是验証本身的材料、人力费用等,通常由意向企业或团队出资﹔另一块是概念验証中心的服务费用,与项目成熟度、技术復杂度、市场化程度等相关。

  几次迭代后,工程样机逐渐成熟:一个机械臂携带动力装置,自动旋转刀头,完成深部骨组织的切割等工作,创口从人工手术的2厘米缩小到2毫米,手术成功率有效提升。

  至此,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証顺利完成。企业投入了更多资源,并组建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完整团队,对產品进行立项。“通过概念验証,不仅瞄准了实际需求,也将探索出更多新技术。”李亮说。

  “被中止的项目,共性问题有两个:一是技术路径遇到卡点,在实验室少量生產没问题,批量化生產却难以实现﹔二是成本高,市场规模小,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江苏省集萃医工交叉研究所概念验証中心副主任屠小明介绍。

  验証结果不成功,这也是一种验証。“付出较小代价后及时止损,也是好的。”屠小明说,还有一些暂时停滞的项目,后来转变发展方向,也能开辟出新赛道。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在病房管理中,护士在患者用药和输液之前,要进行信息核对﹔在物流產线上,对快递员实时拆包数量,要进行精准核算。传统核对方式费时费力,且有可能存在误差。為提升效率,东南大学柔性射频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研发出一种柔性射频手套,相隔5至20厘米就可通过射频感应自动获取信息。

  “经过概念验証,发现技术路径上走得通,但实际应用还走不通。”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概念验証中心建议下,团队计划先研发能自动感应患者身上或物流盒上标签的小型射频腕带,及时推广应用、培育市场﹔同时,探索提升產品的使用稳定性,為下一代產品进行技术储备。

  目前,小型射频腕带已在物流企业及医院试点,柔性射频手套也在技术迭代中。“通过‘试错—调整—创新’,项目团队及时调整方向、抢抓市场,為更好地筛选和孵化项目积累了经验。”屠小明说。

  江苏省科技厅平台处处长万发苗介绍,目前,省级概念验証中心通过公开征集、定向摸排、合作方委托、需求方委托、组织赛事等形式,共征集遴选入库项目513项,已对219项开展验証服务。其中,进入中试阶段成果的33项,成果实现转让交易的25项,合同金额4.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7000余万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