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作物秸秆产量日益增加。秸秆的不合理处置,如露天焚烧,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影响空气质量与生态平衡。因此,秸秆的综合利用及增值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增值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总结出有效的模式与经验,为推动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二、典型案例分析(一)饲料化增值模式江西章贡区:秸秆饲料加工产业链 江西章贡区通过引进大圣牧业等企业,构建了“秸秆收购 - 加工 - 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2 年,该产业链加工秸秆饲料达 6000 吨,销售额超过 2000 万元。企业与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研发工作,针对秸秆作为饲料时适口性差、消化率低等问题,成功研发出秸秆发酵技术。此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肉牛养殖与秸秆利用的双赢局面。山西永和县:饲草化 + 养殖循环 山西永和县推广“农业生产托管 + 秸秆饲草利用 + 养殖过腹还田”模式,每年可生产秸秆压块饲料 2500 吨,销售额为 175 万元。通过使用秸秆饲料,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该模式带动了苹果园秸秆覆盖技术的应用,使苹果园亩均增产 300 公斤,增收 2000 元。(二)燃料化与能源化增值黑龙江呼兰区:秸秆燃料化利用 连增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寒地低温腐熟菌剂,将秸秆转化为泥壤微生物肥,应用于农业生产。莲花镇远轩合作社通过秸秆离田销售实现增收,每公顷青秸秆可增收 5000 元,黄贮秸秆增收 4000 元,该合作社年处理秸秆面积达 6000 亩。山东禹城市:秸秆 - 沼气 - 有机肥循环 以法博士生物公司为核心,利用秸秆和蚯蚓养殖加工基料,并结合沼气工程处理有机废弃物。该模式年产沼气 3 万立方米,沼渣被制成有机肥还田,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至 96.1%。(三)离田商品化增值浙江平湖市:机械化收集与跨区域销售 浙江平湖市培育专业合作社开展秸秆捆扎服务,年处理秸秆面积达 10 万亩,并通过北斗导航监测作业质量。秸秆商品化外销量达到 2 万吨/年,销往上海及周边地区,用于基料化、饲料化利用,年节本增收 515.62 万元。山西永和县:秸秆燃料颗粒加工 山西永和县建设了生物燃料生产线,利用玉米秸秆、树枝等生产燃料颗粒,年产量为 1500 吨,销售额 90 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四)还田与生态增值黑龙江平房区:深耕还田提升地力 黑龙江平房区采用大马力联合整地机进行深翻,深度达 40 厘米。秸秆碎混还田后,地温得到提升,玉米成熟期提前一周,亩产从几百斤增至 1700 - 1800 斤。全村 3000 亩地在 15 天内完成还田,且全程由政府给予补贴,农民无需承担成本。北京顺义区:秸秆 - 沼气 - 种植循环 北京顺义区推广“秸秆 + 蔬菜废弃物→沼气→农户用能→沼渣还田”模式,年处理有机废弃物 3 万吨,沼渣用于蔬菜种植,减少了 20%的化肥使用量。(五)政策与服务创新浙江平湖市:分档补贴与社会化服务 浙江平湖市按稻麦面积给予乡镇 10 - 20 元/亩的补助,对秸秆收储中心最高补贴 50 万元。同时,培育了 2 家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捆扎服务,年均作业量为 200 亩/天/台。山西永和县:农业生产托管 + 收储体系 山西永和县投资 1613 万元建设了 11 个秸秆收储点,实现了乡级全覆盖。通过托管补贴降低了秸秆离田成本,390 万元资金支持 13 万亩秸秆离田,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三、增值效益总结(一)经济效益章贡区饲料产业年销售额达到 2000 万元,平湖市通过秸秆离田实现增收 515 万元,永和县苹果亩均增收 2000 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秸秆综合利用在经济方面具有显着的增值效果。(二)生态效益平湖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 88.2%,呼兰区秸秆焚烧现象清零,黑土地有机质年均增长 0.2%。秸秆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三)社会效益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6.1%,章贡区减少了秸秆焚烧隐患,哈尔滨市 1038 万亩秸秆离田助力春耕。秸秆综合利用为社会稳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四、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增值模式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效。建议优先推广饲料化、燃料化等高附加值模式,同时结合机械化服务与政策补贴,形成“技术 + 市场 + 政策”协同增值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效率和附加值;加强不同增值模式之间的融合与创新;深入研究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